九思看書

九思看書>陪你一起憶鄉愁 > 第52章 村北頭水磨坊(第1頁)

第52章 村北頭水磨坊(第1頁)

52,村北頭水磨坊

多年前到荷蘭旅遊,到處都有風車的景緻。導遊介紹說風車具有童話世界的撲朔迷離,旋轉延伸彎曲,看似靜止,卻充滿動感,可謂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融合,不由人遐想連篇。在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的近郊,有很多風車的磨坊、鋸木廠和造紙廠,引起了我的興趣。

因為在我家鄉的村頭,有一個水利磨房,高高大大的矗立在水渠的橋頭邊上,與荷蘭風車很像,大小差不多,功能也是一樣的,磨坊。

村莊西北頭,由一條古老而寬大的水渠緩緩由西向東流過,渠的兩邊壘着粗糙的石條和鵝卵石,形成橋墩,上面架着木條,是那種很古老的農村土木橋,上面可走人也可通過馬車。橋邊有一座水碾房,矗立着一個大大的風車一樣的木轉盤,無論春夏秋冬,它像一個個守衛村莊的戰士,傲然挺立,下面是一座簡陋的土坯房,裡邊還放着磨盤,轟隆作響。

我小的時候,每個月都随着大人到磨房裡去磨面或者磨米。家長在磨坊加工糧食,也讓小孩在玩耍中幫忙。

水磨,以水為動力,驅動磨盤,加工糧食。在渠水推動下,石磙晝夜不停的轉動着轟鳴作響,長大後回村,靜聽渠水潺潺,看村田園風韻,想那繁忙的磨面碾米場面,它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承載着我太多的童年時光和濃濃鄉愁。

每當看到這斑駁的水碾磨坊遺迹,我就不禁想到村裡先人的智慧手藝和辛勤勞動,它是村裡木工和石匠卯榫技術工藝結合的最好産物。

那木材做成的磨輪,是我的親戚劉木匠的手藝。

水磨輪子直徑大約三到四米,寬約半米,用均勻大小的闆塊套在一定距離的位置,形成間距均勻的方格,形成舀水鬥,像風車的葉片一樣,有幾十個舀水計,每個舀水鬥可容水約幾公斤水,磨柱鑲在磨輪的正中心,下方有個大石塊作為支柱點。水渠上方用大塊木闆做成閘闆,閘闆可控制水量的大小。拉起閘闆,水就順着由寬到窄傾斜而下的水槽急速流下,這些水正好沖到下面大輪子的木闆格上,使這個輪子轉起來,嘩嘩的流水,沖擊着木制水輪中的闆葉,帶動水輪轉動,水輪帶動木軸同步轉動,在木軸另一端穿插兩個對稱的撥闆,撥動碓杆的末梢,從而帶動磨坊裡下面的那扇石磨扇轉起來。這個設計是很科學,是過去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據說這個設計思路來自幾百年前一批南方難民來到中衛,開墾農田,在黑山峽的下遊的南長灘和北長灘以及童家營子沙河灣一帶,制造水車,将黃河水抽到荒地上引黃灌溉。

站在渠邊,看着磨坊的遺址,渠水平緩的流動,磨坊漸漸的消失。我用手指着水渠說:你們看面前的水渠,比起黃河的寬闊來,它雖然狹小,帶他流的卻是黃河水,除了冬天,春夏秋三季一直在流動,他溫柔、從容,緩慢,從來沒有枯竭。它的水流輕柔如緞般流淌,如一個脾氣好的女人,她不急不怒,沒有一點脾氣,澆灌和養育着我們的村莊以及四鄰八鄉。我們小時候在這裡遊泳,戲水,釣魚,玩耍。幾十年過去了,這個村莊的老人失去了一個又一個,新生的生命也來了一波又一波。水磨坊也老了,陳舊了,廢棄了,被人們遺忘了,但這水渠和水還和過去一樣,源源不斷的在流淌,把黃河母親的水灑向大地,澆灌萬物,養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王老師借題發揮,天下黃河富甯夏,首富中衛。這裡的黃河水面和土地幾乎處于平行狀态,從漢朝移民到後來的曆朝曆代,尤其是到了清初,大力興修水利,引黃河水灌溉土地,古老的灌溉水車和羊皮筏子,是中衛黃河水道上農耕文明的見證。2000多年來搞了許多水利工程,有美利渠、壽渠、角渠、躍進渠、七星渠等5大幹渠,共400多公裡。将黃河水引入平原,使中衛平原成了旱澇保收的水澆地,旱澇保收。我們真是應當慶幸自己生在這樣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磨房的土坯房已經廢舊的搖搖欲墜,門沒有了,窗戶隻剩下了幾個爛的木條,布滿了蜘蛛網。撣掉蛛網灰塵,彎腰躲開廢棄來到屋内,磨盤還在,上面落滿了鳥屎。

王君說:好多人打這個磨盤的主意,想拉到自己家裡蓋房子用,也有外地的人來收購這個舊磨盤。都被村裡的老人制止了,說這是祖先留下的東西,留個念想。

水磨坊是村裡祖祖輩輩幾代人的創造和維護的産品,他也是出村手工業作坊的巅峰産品,它堅守在這裡,是村莊的靈魂。家鄉的水磨房,精緻的磨盤,碩大的木架連同它木格子窗棂,屋檐下的燕窩,都有先人的烙印和影子。

但是這些古老的東西,這些村莊的靈魂,這些我們鄉愁的寄托,正在随着現代社會的産品化、同質化、快餐化、多樣化一步步開始走向消亡,失去了它傳統的特質,使農村,農民,農事已成為一個空洞的軀殼。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我說這個地方留下了我們兒時美好的回憶,應當保留,保存這個遺迹,有多愁可依。

在農耕文明的曆史長河中,勞動人民因河水而生,建水車引水,建水輪吱呀作響的水碾房,如今已基本銷聲匿迹,其遺址已成為一道淳樸民俗與秀麗山水交融的獨特風景,賦予了鄉村旺盛的生命活力和靈性。

這個磨盤是誰做的呢?田偉問。

王君回答說,依稀記得,老人說是村上袁石匠做的,做這個東西可不容易,我們當地照壁山的石頭不行,是從外地好遠的地方運來的大石頭。

我回憶起了袁不匠在生産隊水井旁和自家院子錘石的場景,還有在這個磨房裡修磨的艱辛,一盤磨使用過四五個月就要鍛一次。他一手握錾子,一手拿錘子敲錾子把,一錘接一錘,錾子在磨齒槽中一點點往前移動,把磨齒子敲打的尖銳一些,一槽齒子錾好了,再移動到下一個齒槽,等把所有齒槽都錾過來,再鍛另一扇磨的齒槽,石磨制作的技術要求高。石磨上下兩扇,下扇不動,中間有軸,上下扇都從中心向圓周輻射出一條條齒子。

石匠的工作大多是在露天,太陽曬,風吹雨淋,很是辛苦,做活還要認真仔細,一絲不苟,那種千錘百練的功夫,我自打小就很佩服。

我仔細的看着這個磨盤,用手撫摸着他鏽迹斑斑的石頭。上磨盤比下磨盤稍厚。上扇中間有一個洞,由這個洞往下注入糧食。石磨的上下扇的裡邊都有規則的溝槽,時間久了沒有人維修,已經像一個掉牙的老人,殘缺不全,顯得有些醜陋。

我回憶起幾十年前随着我母親來磨面的情形,我拉着架子車,裝着一袋小麥,把蒙好的麥子用簸箕裝進漏鬥,注入石磨,開啟水閘,磨面開始了。我當時喜歡聽那嘩嘩的流水聲伴着悶悶的碾磨聲,喜歡看那大大的葉輪木片在轉動,那是與其說是幫着母親幹活,倒不如說是來看這裡的風景,來這裡玩。

随着石磨轟隆隆地轉動,磨扇周圍馬上就有一圈小麥的粉末。這時候,母親忙碌起來了,一邊掃,一邊裝進籮中,搖動後,籮下是面,籮上粗糠。

碾米更好玩,流水沖擊水葉輪轉動,帶動軸上的撥闆推動碓杆的梢,使“碓嘴”一起一落地舂米,覺得碾米的那個木機械像個木頭人似的,揮舞着手臂。

喜歡陪你一起憶鄉愁請大家收藏:(xiakezw)陪你一起憶鄉愁【俠客中文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住在5508yonge的女人  不裝了,假千金她十項全能  穿越之替嫁妻  被迫入宮後我成了暴君的心尖寵(穿書)  白月光今天掉馬了嗎  鐘情于籬  大師兄喊你回家吃藥[穿書]+番外  青墟劍聖  武林英雄譜  投胎插隊的不良反應(ABO)【CP完結】  頂級流量懷孕之後[重生]+番外  驚悚boss都愛我[快穿]  穿成總裁的頂流替身+番外  謀殺自殺者  粥可溫  晨昏陷落  開局農民工縱橫娛樂圈  步步通天  我有系統卻還是配角  登陸格利澤2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