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思看書

九思看書>陪你一起憶鄉愁 > 第16章 鄉村匠人(第1頁)

第16章 鄉村匠人(第1頁)

16,鄉村匠人

出了孟姨家,是村子的西北頭,窄窄的土路兩邊的房子也都是土坯牆,又老又舊,向東南方向拐去,大多是新房子。我覺得奇怪,是不是人世間真的有風水,村子東南方向的大多富餘,孩子出外工作的多,考上學的也多,房子蓋得比較闊氣,我們家是東南方向的第一家,我也是這個村上第1個考上大學出來的。想進一些人家裡去,可差不多的院門都挂了鎖,怎麼拍門環也不見開。

拴柱說:這一片的房子主人大多都進了城,房子大多也空着,鎖着,沒有人。見不到村人,我感到挺遺憾。

路上碰到了幾個村子裡的人,大部分不認識,認識的也很陌生,老了許多,一茬又一茬的人不經意間就老了,臉上長出了皺紋,身子日漸佝偻,和我同齡的農村人比我老的多,面貌和樣子與以前大不相同,不說起過去的事幾乎都不記得了,就象那些屹立在溝渠邊、小路邊、地埂上以及房前屋後的沙棗樹,也老的不成樣子了,沒有人記得哪年哪月栽的,幾夜雨、幾場風,一擡眼,,田變地變路變樹也變,村莊在變化,人的變化最明顯。

拐過一個村角,恰好碰上了鄭陰陽師,他是我們兒時的同學,高中畢業後沒有考上學,子承父業,幹上了死人的陰陽師勾當,年輕的時候我們大多不和他來往,總覺得和死人打交道是個很忌諱的事,也感到害怕,所以過去很少來往,現在年齡都大了,碰了面,少了這種忌諱,倒也互相熱情起來。

他硬拉着我們的手到他家,他家有個大庭院,房子原來是一排,後來加了個後院,于是變成了前後兩套房子,前面的住人,後邊的變成了家庭作坊,制作花圈和冥器,他們一家人就靠着這個生活。

推門進去,屋子十分整潔,現代化的電器樣樣俱全,還有個客廳擺着沙發和茶幾,我們坐下後,他立刻給我們遞上了芙蓉王香煙,并搬出一箱礦泉水。

我們正聊着天,他老婆又洗了一盤水果端上來。我感歎,同樣是在農村,這和孟姨家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别,和我們大城市裡的人相比,也毫不遜色。

有煙抽,有水喝,又有水果吃,再加上是老同學,聊的時間自然就長了。晚飯被他硬拉着在家裡吃,端上來了粉皮,涼拌三絲,黃瓜,炒羊羔肉,辣椒炒肉片,更稀奇的是還有中為特色的蒿子面。

飯後,天快黑了,他孫子的輔導作業老師上門來上課,我們就不能打擾了,借故離開了。

太陽已墜入遙遠的西邊天陳,晚霞如同火焰在天邊燃燒,若是在騰格裡沙漠,你肯定能看到流光萬丈鋪灑沙漠,沙丘蒙上了一陣薄薄的金紗。

晚風吹拂着我,卻吹不散他心中的酸楚,覺得世道有些變了,越有錢的就越有錢,越沒錢的就越窮。一股濃濃的悲涼襲湧上來,他覺得自己是那麼渺小和可憐,過去還能幫一下年齡大的老人,盡點微薄之,現在,憑自己的能力能給鄉村做點什麼呢?

踏着夜色,往村東頭走,夜晚的天氣有點涼,但空無一人的村莊還是讓人心裡感到“涼”!我們又來到拴柱家,喝茶聊天。說起白天的所見所聞,我們感覺農村的貧富差距還是挺大的,像孟姨這樣無兒無女的老人,靠吃國家的低保,也隻能是勉強的維持生活,像老同學鄭陰陽師,家境還是很富裕的。

我們又把村上的人掰着指頭數了一遍,有手藝的匠人日子都過得比較好,大部分都進了城,沒有手藝的,都守着農村種糧食。

看來在農村過日子,還是要有個特長或者是個有個手藝才行。這和整個社會一樣,無工不強,無商不富,無農不穩。

王老師總結說:過去解放前在莫家樓,開棉布綢緞、煙酒糖茶、針織百貨、香表火柴、陶瓷五金、文具紙張、幹果調料、米店面鋪、碾房磨坊、油房醋坊,回漢飯館、風味小吃、中醫西藥……都富了,都成了有錢人。莫家樓當時較大的字号有“盡盛魁”、“鴻泰店”、“春興永”、“中興泰”四大富商,其中勢力最大的是“盡盛魁”自有駱駝三百多峰,店鋪十七處,市房一百多間,店員二三十人,是全省聞名的富商。

後來,七十二行文才武将,都過上了好日子,比如我們鎮羅出名的如鄭陰陽、田醫官、何待诏、趙廚子、莫鐵匠、何皮匠、張木匠、郭獸醫、李把式、孫鍋盔、雍幹烙、王棗糕、張船匠、馬排匠、馬銅匠、康二胡、徐戲娃、牛畫匠、莫陰陽、邱裁縫、王屠戶、花公雞、等等等等,僅從當地人給他們起的外号可見手藝遠近聞名,知名度有多大,掙下的錢自然不在話下。

拴柱對我說:你爸過去是獸醫,你們家過去在村上的日子就是好的。這一點我不否認。我父親懂醫,雖然也是農民,并沒有完全脫離土地,隻是利用農閑時節走進串巷,給牲口和家畜看病,掙點小錢貼補家用,相對來說日子就過得滋潤多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在過去小農經濟時代,市場經濟還不發達,社會各種服務機構還沒有建立起來,老百姓衣食住行以及農業生産活動的各個方面都要靠自給自足,大部分人在家務農,圍着門前的一畝三分地轉,沒出過遠門,不知道外面的世界,鄉村匠人填補了這個空檔。個别人有一技之長,甚至或是雕蟲小技,走街串巷、小商小販,都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比如木匠是農村生活中用途最廣的匠人,過去小農經濟時代,從各種農具、日用器具,家具,都不是直接從市場上買來的,房子也不是買來的,所有這一切,直到建房,都離不開木匠。

我小時候的農村,每個村莊都有兩三家木匠。村裡的人蓋房打家具,制作農具,事先備好了木料,木料大多數是自己家種的樹,這就是自給自足。然後請來自己認可的木工,除了好吃好喝的招待一日三餐之外,還要給一定的工錢,木工師傅作為鄉村匠人,既是個技術活,又是個體力活,技術就是木匠像一位排兵布陣的統帥,把每一塊木料都會恰如其分的用到該用的地方,最後剩下的廢料隻是些邊頭耳郭子(零碎),不浪費水和一塊木頭,做到物盡其用,木工師傅耳朵上夾着鉛筆,手裡拿着三角尺,聚精會神,在木頭上點點畫畫,通過踞、刨、拉、推、鉚等一系列工序,制造出事主所需要的東西。體力活,拉大鋸是首道工序,也是木工出力最大、最苦的工序,把大木材鋸成一片片闆材,才可以進一步加工,還有刨、拉、推、鉚,都是耗費力氣的事情。

農村經濟不發達,穿衣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家裡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是盡量修了又修,補了又補,如鍋壞了請補鍋匠修,鍋匠修用用幹炭生火,放入坩鍋中的碎銅碎鋁燒化,補到鍋的眼洞縫隙上,花點小錢,修舊利廢,勤儉節約。

鍋破了要修,碗破了也要修,釘碗的匠人用一種微小的鑽,這是一種特殊的技術和工藝,有俗語:“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産生了碗匠。

過去農村冬天腌菜的缸,磨面淘洗麥子的大圓口缸,都比較貴重而粗笨,碰破了漏水,也不能輕易抛棄,修補它是南方人的絕活。

記的小時候,隔一段時間,村裡傳來“锔鍋,锔碗,锔大——缸—”的喲喝聲。“锔鍋,锔碗,锔大——缸——嘞!焊——洋漆盆——哩!”。

正在喂豬的母親隐隐約約聽見锔鍋匠悠長的聲音從村中水井那邊傳來,趕緊吩咐我去把倉房打開,拿起一個柳條筐,裡邊放着破了的碗和裂了口的鹹菜壇子,一路緊走趕過去。來到水井空地上,已經聚了不少人。

锔鍋匠身前挂着一個破麻袋老子,手拉着風箱,爐竈裡的火随着風聲撲哧撲哧的閃着。

我看前面孟三婆子把一個掉了一大塊碴兒的大碗遞給锔鍋的。

“你看看這還能補上嗎?”問的結巴,有些期盼,還帶着失望。

“碴兒都碎了,補不囫囵了?”锔鍋匠笑着道。

我排了很長時間隊,下午補好我拿去的東西。

這件事至今還記得。

還有編制匠是用沙竹編制簸箕、簸籃、鬥子,用笈笈編制背篼、筐子、笊籬之類。簸箕、簸籃、笊籬用在糧食除雜上,鬥子用在日常提東西上。

今天,這些用具很少見到了,在過去在農村是常用生産資料和生活物品,都要靠鄉村匠人才能夠長久的使用下去。

鄉村匠人,是昔日農村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們的存在,促進了農業生産的發展,美化了農民家庭生活,他們像一盞盞的燈,照亮了農家的五彩人生,給辛勤勞碌的農民增添了喜悅和歡笑。

最後還是王老師總結的好,《道德經》“知足者富”,“過猶不及,适可而止”。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真富不必錢多财富多,是要能知足。凡是享用,都要講實際。吃飽穿暖,房屋有相當的空氣,能避風雨寒暑便足,不可講虛榮。一講虛榮,便是有過分的享用,便是占據了别人的衣食住,而使别人感受饑寒的痛苦。感受痛苦的人,便覺不安:世界的大亂,都是起于不安。再講虛榮的人,時時總覺得自己不足;時時總覺得精神痛苦;隻有知足,便有餘;有餘,便能使身心安足。老子還比喻說,與其小心翼翼地往杯子裡倒水,不讓它溢出來,還不如少倒一點;越是削尖了的銳器使其尖鋒銳利,越是容易讓它折斷而不能保持長久;大肆聚斂錢财,即使多得金玉滿堂,到最後誰又能守得住呢?倘若富貴而又驕奢過度,往往還會給自己招來災禍。功成業就便擇機引身而退,這才是人們應該遵循的客觀規律。

喜歡陪你一起憶鄉愁請大家收藏:(xiakezw)陪你一起憶鄉愁【俠客中文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頂級流量懷孕之後[重生]+番外  步步通天  鐘情于籬  被迫入宮後我成了暴君的心尖寵(穿書)  驚悚boss都愛我[快穿]  穿成總裁的頂流替身+番外  住在5508yonge的女人  開局農民工縱橫娛樂圈  白月光今天掉馬了嗎  武林英雄譜  登陸格利澤2  謀殺自殺者  粥可溫  投胎插隊的不良反應(ABO)【CP完結】  大師兄喊你回家吃藥[穿書]+番外  穿越之替嫁妻  青墟劍聖  不裝了,假千金她十項全能  我有系統卻還是配角  晨昏陷落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