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從小處處表現不凡,可以說文才武略都很讓康熙滿意。
康熙也是下了苦心去培養這個兒子。
據《聖祖實錄》記載,胤礽“之儀表及學問、才技,俱有可觀”,他精通滿、漢、蒙三種文字,“騎射、言詞、文學,無不及人之處”。
胤礽14歲的時候,康熙開始和大臣商議,想選擇合适的大臣輔佐太子理政。
隻是樣樣出類拔萃的胤礽,忘了皇帝和普通阿瑪的區别。
康熙29年(1690年),康熙親征噶爾丹,他命令撫遠大将軍福全和安北大将軍常甯兵分兩路,自己則帶兵在後面指揮。
戰事進行得不順利,清軍接連敗退。
康熙急怒之下竟突然患病,一連幾天高燒不退,這讓随駕前來的大臣十分憂心,于是他們勸谏康熙先回京師養病。
康熙無奈,隻好聽從大臣的勸谏,讓太子和皇三子胤祉前來行宮接自己回京。
隻是那一次見面讓康熙覺得心涼涼的。
在康熙心裡,胤礽一直是他最疼愛的孩子。
胤礽生病的時候,他一個帝王曾接連十幾天守候在他身邊。
如今他病重,他當然也很希望胤礽能夠同樣回饋他的關切。
可惜的是,17歲的胤礽見到重病的父親之後,沒有表現出絲毫擔心和關切的樣子,這讓康熙心裡非常難受,認為胤礽“絕無忠愛君父之念”。
看着眼前這個依舊十分淡定的胤礽,康熙怒了,他想要的是兒子的殷殷關切,想要看他的焦急不安,而不是看他氣定神閑的指揮慌亂的宮人。
“太子侍疾無憂色,上不怿,遣太子先還”。
康熙想象中的太子面對他生病不應該是這個模樣,他越想越氣,幹脆就将胤礽趕走了。
直到多年以後,康熙想起胤礽依舊會想起兒子在他的病床前不在乎的模樣。
要知道,康熙自幼父母雙亡,他對養育自己長大的祖母孝莊太皇太後一直十分孝順,在他心裡,“仁孝”是衡量人品格很重要的一個标尺。
他給赫舍裡皇後追封“仁孝皇後”,同樣自祤“仁皇帝”。
然而看到親自撫育長大的兒子絲毫沒有繼承自己這個重要品質,康熙氣憤之餘,下旨将太子直接遣返回京。
康熙大概忘了,他習慣性的将最好的都捧到了兒子的面前,他就像一個普通的父親,将所有的愛給了胤礽。
對一個人付出的越多,在情感上的依賴也會越多,也會更加的習慣于付出。
但是自小在愛中長大的胤礽卻很少會感激,他習慣了康熙将一切都給他。
就因為他沒有做到康熙心裡希望的樣子時,康熙就失去了他對胤礽的愛。
嗯,隻是沒按他喜歡的方式愛他,他就覺得太子不孝!
這件事,成為康熙後來廢掉太子的導火索。
同樣康熙35年(1696年),康熙再次親征噶爾丹,這次他依然派胤礽留下來監國,代替自己行祭祀大典,随時處理各部院的奏章。
雖然康熙之前對胤礽很失望,但是對自己培養多年的接班人,康熙并不想輕易否定胤礽。
但是,這次胤礽又讓康熙失望透頂。
四個月後,康熙親征歸來,他發現胤礽處理政務極其不用心,很多重要而緊急的事情都還沒有開始處理。
與此同時,到處都在傳太子荒唐的消息。
在太子身邊,也已經形成了以他為中心的“太子黨”勢力,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就是胤礽的外叔父,索額圖。
康熙堅定的認為他的太子是個好孩子,全是被身邊人帶壞了!
包括索額圖和一些奴才!于是把在太子處行走的膳房人花剌等人秘密處死。
這些手段,讓胤礽忐忑不安!
于是康熙37年(1698年),康熙第一次冊封成年皇子。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錯位缺陷 成親後,我的烏托邦藏不住了 隻想找個合适的理由和世界說再見 反渣全家下鄉,軍官讀我心赢麻了 第一偏愛 撿到的靈獸是妖王 都是太帥惹的禍[快穿] 反複試探/求你别浪了 拜托!我的本性可是狂暴兇! 驕矜 君子坦蕩蕩 小人長嘤嘤 小哭包 掐死那朵玫瑰花 【鳳語】失落的圖騰 從屍堆爬出來之後 凡人仙蹤 重生後嫁給了偏執暴君/被渣後我嫁給了前夫的叔叔 徐教授的念念不忘 我懷疑你喜歡我 穿成聖女後被光明神套路了+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