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公館在法租界内,整體建築風格也是歐洲的樣式,十分氣派。郭五爺和先生寒暄了幾句,便帶着我們一起潔面淨手,換了一套衣服和鞋子,然後才領我們進入他的收藏室。郭五爺的收藏室分有兩層,室内單獨建了樓梯,下面一層收藏的是各式各樣的瓷器,郭五爺為我們一一簡單介紹了一下,從他的語氣中可以明顯感受到他對這些瓷器的喜愛,我對瓷器知之甚少,這裡就不多加贅述了,免得過多暴露自己的淺薄,見諒見諒。
第二層則是古代畫作和書法作品,均是曆代名家作品,其中不凡名傳千古之作。第二層中間立着一個長桌,和先生書房的那個差不多,是用來放置字畫進行觀賞之用的。先生素好字畫,光看到那些尚被卷着的長卷标簽便啧啧稱奇。當天郭五爺首先為我們展示了東晉王珣的真迹《伯遠帖》,乾隆皇帝的“三希堂法帖”之一,絕對的曠世珍品。這裡限于篇幅,我簡單總結一下郭五爺和先生的對話,絕無賣弄之意,他們說的話大部分随着時間流逝我已忘卻,隻能記得大略。王珣出生于琅琊王氏,書法造詣極高,尤擅行書,在後世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的名氣更高,但在當時,王珣并不亞于和他同宗的“二王”。明代的董其昌曾經收藏此帖,評價過“王珣書潇灑古澹,東晉風流,宛然在眼。”《伯遠帖》是王珣問候生病親友的信劄,留存的内容是:“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自以羸患,志在優遊。始獲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為疇古。遠隔嶺峤,不相瞻臨。”卷前有乾隆皇帝禦書大字“江左風華”,還有他的玺印,全卷有印章四十枚左右,大部分為乾隆皇帝所蓋,因為原卷缺損嚴重,他重新裝裱過,在他之前的印章多半遺失。正文後隔水有董其昌跋文、乾隆的《枯枝文石》圖并識、王肯堂跋文、董邦達受乾隆之所命繪制的《林下蕭散之緻》圖及題記,最後還有清代沈德潛寫的“三希堂歌”。《伯遠帖》的大緻内容就是這些。先生觀摩許久,字字斟酌,我則是走馬觀花,大緻浏覽了一下,雖然欣賞能力不足,卻也驚歎于古人的書法技藝,當真賞心悅目。
接着郭五爺又為我們展示了東晉王獻之的《中秋帖》臨本,此帖雖非真迹,但臨摹技法高超,藝術成就和原作相差無幾。王獻之的在書法界的地位自不必說,僅次于他的父親“書聖”王羲之,甚至在唐太宗之前,他的地位隐隐還在他父親之上。王獻之的楷書、行書、草書均入化境,他開創的“一筆書”筆畫連綿,血脈不斷,講究一氣呵成,對後世書法有極大影響。《中秋帖》正文僅存三行二十二字,其内容為:“中秋不複不得相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由于内容缺失過多,文意已無法準确理解,是以不擅加斷句,不過完全不影響毛筆字本身的美。本帖和《伯遠帖》一樣,同屬于“三希堂法帖”之一。卷前引首是乾隆皇帝禦筆親題大字“至寶”,接着是前隔水上乾隆皇帝禦題及正文右上的題簽。正文之後緊接着就是乾隆皇帝引自張懷瓘《書估》中的評語——神韻獨超、天姿特秀。這兩句評語用在此處可謂十分準确。然後是三希堂制畫一幅,接下來是卷後題跋,依次分别出自明代董其昌、清朝乾隆皇帝、明代項元汴之手,最後由丁觀鵬繪畫結尾。其中董其昌的題跋簡說此帖的出處,項元汴的題跋則偏重王獻之的生平。至于乾隆皇帝,一人連續題了三跋,可見他對此帖的喜愛。先生同樣愛不釋手,反複觀摩,不願遺漏任何一個細節。項元汴在題跋中說:“天下至寶當有神護。”先生深以為然。
等我們觀賞完《中秋帖》,郭五爺歎了一口氣,“可惜我未能得到《快雪時晴帖》,無法讓‘三希’重聚一堂,生平引為憾事。”
先生說道:“如此珍寶,可遇而不可求,一切随緣,五爺切勿過度挂懷。”
郭五爺打開的第三件藏品是李白唯一的傳世墨迹——《上陽台帖》。李白,字太白,号青蓮居士,唐代詩人,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不必多作介紹。他在後世有“詩仙”之稱,詩名唯有同時代的“詩聖”杜甫可以媲美。李白的詩天馬行空,豪邁不羁,文采風流無人能及,那他的字怎麼樣呢?好在我們能從他的真迹《上陽台帖》中窺得一二,這是曆史留給我們後人的财富和幸運。《上陽台帖》之所以能流傳千古,遞藏有序,一方面得益于李白名貫古今,另一方面是它本身的詩句和草書相得益彰,當得上“思高筆逸”之贊。《上陽台帖》是紙本墨迹草書書法作品,保存千年十分難得。李白的草書或許出自草聖張旭一脈,畢竟“李白詩歌”、“張旭草書”、“裴旻劍舞”曾被唐文宗下诏禦封為“大唐三絕”,是有明确官方認證的,據傳李白學過張旭的草書和裴旻的劍術,可謂“一人集三絕”。《上陽台帖》名字的由來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因為容易造成誤解。此“陽台”非指我們家裡的陽台,而是著名道士司馬承祯受唐玄宗敕命,在王屋山建造的陽台觀,其周邊形勝恰似“丹鳳朝陽”,故名。唐玄宗天寶三年,李白、杜甫和高适結伴尋訪司馬承祯,奈何到達陽台觀後才知司馬承祯已然仙逝,李白曾和司馬承祯相交,對其有欽佩仰慕之情,此時聽聞故人已去,未見其人,隻睹其所留壁畫,心情沉重,感舊傷懷,于是揮筆寫下這流傳千古的名帖。曆經千年,滄海桑田,紙舊墨淡,但李白的情緒未有絲毫減損,反而更添蒼茫與渾厚,一如帖上之字。《上陽台帖》的全卷有印章逾一百枚,項元汴一人的就有四十五枚之多,可見這位古今第一收藏家對此帖的喜愛。此帖引首是乾隆皇帝禦題“青蓮逸翰”四個大字,前隔水上除了乾隆皇帝的兩方大印,還有幾方其他收藏家的印玺,并且有宋徽宗瘦金書題簽“唐李太白上陽台”七字,字也是相當漂亮、藝術風格獨特,宋徽宗做皇帝不行,藝術水平卻不得不承認,或許也是生錯了地方,站錯了位置。正文為草書二十五字,内容是:“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何窮。十八日,上陽台書,太白。”這首四言詩豪放、清新、俊逸,完全是李白的詩風,如果你不知道作者,從茫茫古代詩人中逐一尋找,相信你也可以猜出是李白所寫。絕不是說你不知道幾個詩人,而是刻在中國人骨子的裡文化傳承,讓你與生俱來有這種分辨的能力,這是文化留在我們血液裡的特殊印記和力量。後紙又是一衆印玺和題跋,首先是乾隆皇帝的,他是最後重裝過此帖的,便将自己的題跋移到了第一個。第二款題跋是宋徽宗的,依舊是風格鮮明的瘦金書,隻是他的這款題跋并非專指此帖,更是直接抄錄于《宣和書譜》,而且他的宣和七玺不全,是以疑點頗多,被認為是他人所仿,沒有定論。然後是元朝張晏的題跋,他認為李白的書法淩雲出塵,自然流露,并非積習可緻,不同于唐代歐、虞、褚、陸這樣的大書法家,忽見給人清爽之感。張晏題跋之後是元朝杜本的題跋和歐陽玄的觀賞詩,最後則是元朝王馀慶、危素、驺魯的觀款。或許是因為偏愛詩詞,先生對李白此帖非常喜愛,觀摩了許久,看着看着天色漸晚。
郭五爺看出了先生的喜歡,“骐骥,我觀你鐘愛此帖,可願在此帖上題跋?我這裡有上好的墨寶。”
先生搖了搖頭,微笑着說道:“多謝五爺擡愛,我的水平有限,此非我物,不敢有污此等絕世墨寶,還是算了。”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大宋詞引 穿越從做飯開始 無限糧草:人在古代,黃袍加身 分手後,她成了撩精大佬的掌心寵+番外 鶴鳴九淵+番外 神探狄仁傑,在下挂靈李元芳 李世民與魏征 攻心為上 幹了這碗金狗糧+番外 顧盼蘭陵 故鄉明月 沉淪深處 民國妖雲錄 安然向東+番外 奴家,想請小曹掌櫃幫忙修一修 大明暴君:打造巅峰大明 書道仙緣 穿越探險記 末世桃源+番外 亮劍裡的魔獸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