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狩四年春天,衛青、霍去病各率五萬精騎北擊匈奴,攻破單于王庭,封狼居胥而還,這些都是避開秋天出兵的例子。
而在秋天出兵攻打匈奴,通常都是失敗。比如漢武帝天漢二年秋天,貳師将軍李廣利從酒泉出發率三萬騎兵在天山與匈奴交戰,接下來漢武帝又派李陵率5000步兵出擊,牽制了單于8萬主力,多次血戰不落下風,最終彈盡糧絕全軍覆沒,李陵投降。
雖然李陵牽制住了匈奴主力,但李廣利的漢軍主力卻沒能戰勝匈奴的偏師,還險些全軍覆沒,這次出兵以血虧收場,而漢朝選擇秋天出兵是其失敗的重要原因。
漢朝打匈奴盡量避開了秋天,反過來匈奴打漢朝卻是盡量選擇在秋天,正好秋高馬肥,中原地區谷物也到了收獲的時候,匈奴也正好來搶,所以在曆史上遊牧民族選擇秋天南下的記錄非常多。
如漢武帝元光六年秋匈奴南下進攻漁陽,第二年元朔元年秋天,匈奴兩萬騎兵南下攻打遼陽、雁門,殺死遼西太守,擄走2000人口,在雁門郡還擊敗了漢軍,殺死漢軍将士千餘人。在幾年時間裡,每到秋天匈奴都要南下。
到了隋唐時期,遊牧民族突厥也通常會選擇秋天南下。比如隋炀帝時期的大業11年(615年),隋炀帝夏天到山西北部汾陽宮避暑,到秋天的時候東突厥就殺了過來,把隋炀帝圍困在了雁門,後來隋朝大軍解圍而來,東突厥才撤圍而去。
後來到了唐太宗時期,李世民在公元626年夏天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到8月的時候登基為帝,到了秋天的時候突厥就想乘機搞事,一直打到了長安城邊的渭水河畔,李世民萬般無奈之下搬空了長安國庫,才換取了突厥的退兵。
突厥這麼搞了下李世民,李世民當然是氣不過了,幾年後乘着突厥内亂,派李靖北伐突厥,李靖第一次出兵是在貞觀四年正月初一,在冬天率3000精騎突襲了東突厥牙帳,将十幾萬東突厥大軍一舉擊潰。
不過這次選擇冬天出兵也是反其道行之,後來唐軍出動主力與突厥主力決戰通常也都選擇開春時期。
唐朝在幹掉了東突厥後就去收拾西突厥,名将蘇定方出擊西突厥選擇在了正月二十一,也是春天。之後到了唐朝中後期吐蕃興起,每次出來攻打唐朝基本都會選擇在秋天,唐朝也不得不疲于應戰,在秋天防禦吐蕃被稱之為“防秋”。
明朝的時候明英宗就不信秋天的邪,選擇在秋天出兵,結果明軍慘敗,明英宗被俘,是為“土木堡之變”。
所以綜合曆史上的戰例,我們會發現對于中原王朝來說,選擇避開秋天的季節對遊牧民族出兵往往是最好的時機。
因為除去秋天,其他時期草原上的水草長得都不夠好,馬在吃的不夠好的情況下,很難進入最佳狀态,遊牧民族的戰鬥力就會打上折扣而且春季和夏季的時候,草原上的草長得很小。
牲畜的食物的不足,人馬就無法大量的聚集,否則聚集在一起不用攻打,不出多長時間馬匹就會因為缺少飼料而被餓死。
而對于遊牧民族來說,由于秋天的水草長得最好,他們的馬吃的最好,馬兒也就處在了最佳狀态,這個時期就是他們戰鬥力最強的時候了。由此也能看出,遊牧民族的馬在平時都是吃的草。
而且林夕得到了這三匹果下馬是養在城中的根本沒有草地給它覓食,所以隻能喂幹草和糧食。
一般每匹馬每天喂十斤幹草和五斤的糧食,那匹懷孕的正好數量倒過來是十斤糧食和五斤幹草。
每天馬匹至少分34次投喂,最長時間隔8小時,為嘛是要先為幹草間隔兩刻鐘再添加精飼料。一匹馬需要一刻鐘到才能吃掉一斤的幹草,每餐同時要飼喂精飼料和粗飼料。
現在在馬廄中伺候馬匹的隻有林夕和陳小花。至于林夕的好妹妹林月華此時正在馬廄前的跑馬場上溜着他那批棗紅色的“小白”。馬後面跟着她那隻黑色的沙皮狗“小白”。
至于為什麼出現這樣的場景,原因都是昨天晚上林夕惹出來的。
林夕待着沒事被兩個小丫頭纏住讓林夕給她講《三國演義》名場面趙子龍七進七出救阿鬥。
林夕正好待着沒事,就按照自己腦海中單田芳的評書給兩個小丫頭講長闆坡。
林月華從評書上聽來的趙子龍一出場,一擡腿,嘎嘣嘣,從德勝鈎、鳥翅環上摘下了大槍。
小丫頭聽完評書後不能自抑便把他的小白牽了出來,從兵器架子上拿了根長矛放在腿下。
林月華驅使果下馬在院子中轉來轉去,同時在嘴裡喊着:“曹阿瞞修得猖狂,某家趙子龍來也!”
她策馬在場中狂奔沒有關系,可是那個長矛大概有兩丈長,那匹小馬體長連長矛的14都沒有,所以長矛頭尾露出好大一截兒。
林夕看着亮閃閃的槍尖兒在院子中四處亂晃,心裡一陣後怕,連忙把正在興頭的小丫頭從馬上抱下來。
這時張管家吃完飯到後院兒來遛食兒,正好看見小丫頭把長矛順在馬的一側。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絕世悍妃 瓦:壞了,我成切割怪了! 重生之活的輕松 孤客蕭蕭西風冷 重生之影視巨星+番外 怪物與公主 三國:家兄賈诩,你說誰是毒士? 開局扮演弑神者,我将處決神明 變身武則天,我征服了李世民 三國:開局選劉備,我一統天下! 月亮墜入雲間 将軍的白月光 清河田園記 重生之棄子逆襲 萌斷你的腰 夢想愛你 曆史軍隊創建,開局長城守衛軍 少年,我是時小甜+番外 奸妃天下,暴君步步謀嫁 重生異界之上門婿+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