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上大學,對于我們家來講,經濟上就比較輕松了。
因為有那個坑爹的趙公子,貢獻給我們家的100萬人民币。
當然這筆錢不可能在我上學的幾年當中都花光。
但是每年多給我一兩萬的生活費還是可以的,這樣我在大學的生活就會相當的富足了。
而且我還能夠從古代搞點小玩意兒賣一下,太貴的東西,不敢出手,但是出售價值幾千一萬的,還是可以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的。
開學的第一關就是那個軍訓,我的身體素質還是不錯的,除了曬黑了點兒,腳底下磨出了幾個泡泡。
就那樣平平淡淡的熬過去。不像某些身體差的同學,真的是痛苦的煎熬,還有人直接暈倒中暑。
不過我們上的是醫科大學,每個老師都是大夫。裝病是不可能的,真的暈倒了也能很快的讓你醒過來。
将近一個月的軍訓。我覺得最過瘾的就是打靶,當然我們還是學了軍體拳甚至還教了我們刺刀操。
這是我們班的表演項目,幾十個人大聲的喊叫。在聽到了“突刺”口令之後。
“啊!”的一聲,把槍刺向前刺出。
這個動作我兩下就學會了。給我們訓練的教官,對我的動作非常的滿意,說我的動作有殺氣。
那是肯定的,周德良為了訓練長槍,已經刺壞了五六個木制的槍靶。
雖然我這個身體隻能把周德良的六七成功力表現出來,但是這水平已經秒殺我們所有的同學了。
訓練結束之後開始正常上課,我提前的預習,就顯得尤為的有用了。
需要記憶的中醫理論我基本都已經提前背下來了,經絡圖我也提前熟悉過了。
甚至跟着軍隊中的醫生,給很多受傷的士兵,治療過跌打損傷,親自給人正過骨,按摩過受損傷的身體。
在軍醫的指導下,在人身上熟悉穴位的位置,連針灸都已經在幾十個人身上實驗過。
現在的中醫為什麼不如西醫厲害?
為什麼中醫的好大夫那麼少?
這是一個培養機制問題。
從民國時代,受到西方教育的一群知識分子要打壓抹黑中醫。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甚至有廢除中醫的提議。
雖然最終還是保留了下來,但是走的是中西醫結合的道路。
說是中西醫結合,其實就是用西醫的理論和方法使用中藥材。
實際上現在醫院裡的中醫科,大部分是一群會使用中藥的西醫大夫。
你說一群中醫大夫,不進行望聞問切。還是看着化驗單,看着ct報告給人開中藥,你說的是中醫還是西醫。
中醫的曆史是相當的長的。從神農嘗百草,那個時候我們的祖宗就開始用中草藥治病了。
北宋熙甯九年(公元1076年)官方就給中醫分科了,當時分為十三科分别為:大方脈、風科、小方脈、針、灸、口齒、咽喉、眼、耳、瘡腫、傷折、金瘡、書禁。
那可是1000年前呢,那個時候歐洲的醫生們還在給病人用小刀和水蛭放血。
中國古代醫生的社會地位是很高的。
“坐堂先生”一詞來源于醫聖張仲景。張仲景做了長沙太守後,堅持為百姓治病,按當時的規矩,當官的不能随意接近百姓。他想出一個辦法,每月的初一、十五兩天大開衙門,坐在大堂上接診。
後人為了紀念張仲景,把坐在藥鋪裡給人看病的醫生,稱為“坐堂先生”。
人們稱呼醫生為“大夫”了,本來大夫這個詞兒是表示官位,而且還是高級階官的稱号。
宋朝,醫事制度和醫學教育發展迅速,負責管理醫療行政的官員不斷增多,當時翰林醫官院的醫官分為七級,每級皆有幾種官職,共有二十二種,如: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保安大夫。
醫官中最高級的尊稱“大夫”,其次稱“郎中”,以下稱“醫效”、“衹侯”等。因為“大夫”職位最高,所以作為對醫生的尊稱,一直沿用至今。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替室友面見男神後,他竟向我求婚 重回七零,被陰戾大佬拿命寵 真千金掐指一算征服了世界 夜色與你/夜會有期+番外 被平行世界的自己投喂變強 微光+番外 明史遺夢 世界第一遊樂場 重生後,醫妃每天都在虐渣 無敵護工 求生專家[無限] 貓貓島基建指南+番外 蛻變成蝶 熱夏 起猛了!被豪門總裁鎖腰猛親 大唐:我爹是保镖頭子 囍事 我每天都想成為前男友的小嬸子 我在六零開閑漁/我的以物換物系統通現代[六零] 我在大明翻雲覆雨